天山網訊 2014年金秋,連雲港支教老師一行8人,他們離開了可愛的家鄉,背負著父老鄉親們的希望,懷著奉獻邊疆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躋身於新一輪的援疆大潮,奔向了廣袤、寧靜的祖國西部邊陲——新疆霍爾果斯市,開始了他們人人珍惜並不短暫又異常寶貴的支教生涯。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走在新疆的8人卻留下了深深的足棘他們的努力展現了連雲港教師群體的奉獻情懷和別樣的風采。
  “我們是來教學的,一來就休息怎麼行。”
  李鳳君從教近30載,沒有想過自己的講臺會安在一個完全陌生而遙遠的城市。他為響應連雲港市教育局援疆支教的號召,毅然從東海高級中學來到遠在萬里的霍爾果斯蘇港中學。
  “遠離妻兒,離家背井,這些詞用在我們這些援疆教師身上不貼切。”今年50歲的李鳳君站在新講臺這樣說,“付出原本就是教師的職責,而在這裡額外的收穫卻很多。”
  蘇港中學是霍爾果斯市唯一的一所十二年一貫制學鞋2014年秋季剛舉辦高中班。李鳳君等8位援疆教師的到來,解決了師資匱乏的首要難題。李鳳君是霍爾果斯蘇港中學任政治課教師,承擔了高一一個年級的政治教學任務。
  到達蘇港中學的第二天,李鳳君老師的身體出現了不適,因水土不服,他全身浮腫。新疆飯菜對他來說也偏辣、偏咸、偏油膩,能吃的只有白米飯。學校讓他休息一下,先適應環境。“我們是來教學的,一來就休息怎麼行。”李鳳君堅決不休息,堅持和其他教師一起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他把連雲港人工作第一的堅持精神帶進了邊疆的校園,不僅感動了他的同行人,也感動了全校師生。
  “有這樣的老師和我們在一起,真是幸之又幸啊!”
  李慶清來自新海高級中學,是一名有著30年教齡的英語教師。李老師剛到蘇港中學,得知學校英語教師嚴重不足時,他主動請纓承擔起兩個班級每周14節課的教學任務,並積極開講座、上示範課,組織教研、開展“師徒結對”活動。為傳授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發揮了連雲港支教團隊的引領、示範作用。他的徒弟牛雪月說:“李老師的英語課將聽、說、讀、寫貫穿始終,註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他每次上課都給人帶來新的啟示。”英語教研組長曹應明每次參加教研活動都感慨地說:“李老師一點撥,讓我們感到不是學生不會學,而是我們老師教育引導不到位。有這樣的老師和我們在一起,真是幸之又幸啊!”
  李慶清老師一邊認真教學,一邊認真履行“傳、幫、帶”職責,幫助學校培養骨幹教師。在他的悉心指導下,學校年輕教師進步很快,有的已經能獨立承擔教學任務。年近半百的李老師在新海高級中學由於身體原因本打算退出教學一線,然而援疆的號召,讓李老師又開始了一線教師的忙碌。李慶清累並快樂著,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連雲港人的支教情懷。
  “我們來新疆支教,就是來奉獻的。”
  援疆教師的宿舍離學校有近5公里的路程,上下班特別是遇到漫天風沙和嚴寒的天氣,前方指揮部提出用車輛接送老師上下班,援疆教師張海波說:“我們來新疆支教,就是來奉獻的。車輛接送沒有必要,別麻煩指揮部了。”在張海波的提議下,大家謝絕了領導的照顧。他們每個老師都騎自行車上下班,一天來去六趟,烈日炎炎,來時塵一臉,去時汗一身∩9月底天就冷了,大家買了帽子、手套、口罩,衣服穿多後,騎車更易出汗,許多老師不斷感冒。即便這樣,援疆教師個個無怨無尤,人人恪守時間,他們總是先於本校教師到鞋在校門口值班室考勤本上登記後,直奔教室。日久天長,潛移默化的影響,現在,本地老師也能提前到校了,以前沒到鈴聲響那一會,是看不到本地老師的。上課鈴響了,本地老師也能提前在教室門口等學生了。一位本地老師動情地說:“是連雲港的教師給我們正能連讓我們改變了工作狀態。”這位老師邊說邊笑,臉上寫滿了贊許與尊敬。
  誰也不願意讓“連雲港教師”失色
  在霍爾果斯蘇港中學的每一天,連雲港教師所在的大辦公室里一片忙碌,備課、做課件、改作業,大家都在為上課做準備。學校實行分層辦班,連雲港老師除了任教實驗班還任教普通班,不同層次學生有著不同的教學標準、不同的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這些讓老師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更何況連雲港老師上課時常有自主聽課的領導和教師,誰也不願意讓“連雲港教師”這一榮譽的稱呼失色。學校對連雲港老師寄予厚望,連雲港老師也勇挑大梁,像新海實驗中學的狄月白老師,就帶了初中兩個年級的地理兼備課組長。像這樣的負荷遠超在家鄉任教的工作連但大家毫無怨言,總是盡心儘力。
  “連雲港老師”成了人人皆知的美名
  在蘇港中學,支教團隊不但贏得了老師的信賴,也贏得了學生的普遍愛戴∥間,時有學生或者利用送作業的機會,或者羞澀地直接來到連雲港教師的辦公室,他們圍在老師的身邊,不停的詢問探討。來自新浦高級中學的數學老師侍作雲在完成課上教學任務外,還利用周末給學生提優補差。支教老師謙虛、誨人不倦的教學風格在蘇港中學樹起了一塊品牌。本地老師經常會索要連雲港老師自製的課件,並主動請教教法。為此,連雲港老師精湛的教學藝術影響廣泛,不僅使學生陶醉,也讓老師贊嘆不已,在霍爾果斯“連雲港老師”成了人人皆知的美名。
  在蘇港中學,連雲港老師專業的素養、澎湃的激情、無私的奉獻,如一股清新的風,吹遍了這所西北邊陲校園的每一處角落,吹遍了每個人的心田,綠色的希望在勃勃萌發。
  來自灌南高級中學的宋華強老師性格沉穩,第一次進班級時就敏銳得發覺好多學生上課註意力不集中,有厭學等現象。他通過與學生交流,發現好多學生剛升入初中出現了學習適應不良型等心理問題。由於學校沒有心理咨詢室,也沒有專業心理教師,宋華強就在課餘時間與學生談心聊天,不厭其煩的開導、做工作。不久,這個班的班風明顯好轉,慢慢的其它班的學生有什麼悄悄話也找她說,其它班主任、任課教師也紛紛向他求教,他總是毫無保留地交心傳經。就這樣,支教老師把蘇港中學當成自己的家,與那裡的師生相處得自然而和諧。
  其實對於每個援疆人員來說,最難以剋服的困難不是飲食、語言、環境的不適應,而是對家鄉和親人的無盡思念。“舍家別妻出鄉關,扎根邊疆獻青春。不敢閑暇思稚子,長夜又把父母念。”然而所有的援疆教師把對父母妻兒的思念,深深地藏在心底,因為他們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因為他們的付出,得到了當地各族群眾的認可,人們用大地般的情懷歡迎並接納了他們。何況每逢少數民族的節日,家家戶戶都盛情邀請來自連雲港的客人,在領略民族風情的同時,更讓援疆支教老師感到了霍爾果斯–連雲港親如一家的深情厚誼。(連雲港市援疆教師李永尚執筆)  (原標題:連雲港援疆教師工作紀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77sutq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