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葉松麗 實習生 周玥
  楊浦區鳳城三村徐先生日前在整理家中舊物時,無意中翻出一本發黃的手稿,上面用蠅頭小楷密密麻麻地寫了4000多字。徐先生仔細閱讀後,發現是一篇祖上留下來的家訓。
  這4000來字的家訓,教導家裡兒孫如何待人接物,少年時如何做學徒,年長後如何當老闆。做人要有血氣,要顧廉恥。
  徐先生說,他通過查閱家譜考證,該祖訓形成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有200多年曆史。上海市檔案館檔案接收徵集部副主任賀飛說,雖然這本家訓無頭無尾,但是就能看見的部分來說,文章朴實,說理透徹,在今天依然有借鑒意義。
  先祖生意多在京津一帶
  今年3月間,徐先生整理家裡舊物時,在一堆舊書廢紙堆里,發現了一冊殘缺的手抄本。“字很小,很秀氣,大約就是蠅頭小楷了。不是印刷體,確信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昨天下午,徐先生拿出這冊“傳家寶”告訴記者,這是一本家訓,是他們家族的“精神”。
  因為這個小冊子殘缺不全,他花了將近兩個月時間,才完成對家訓的整理和電腦錄入工作。“當前社會正在重建家風,我的祖先留下的這本家訓,我肯定要傳承下去。”
  這本小冊子傳了多少年多少代?徐先生說,字跡上看,肯定不是他父親的。他父親去世時93歲,而今已經過去10多年。僅僅父親這一輩的時間跨度就有100多年。他也曾花了一些時間去考證。家譜記載,他的這位先人生活在清朝嘉慶年間。“當時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分店分號在京津一帶很多。他結合自己的經歷,寫了一個生意人從學徒到老闆的為人之道。”
  徐先生說,他的父親也是經商的,也做過營業員、會計等工作。徐先生的二叔在香港經商,至於祖父輩的職業,也是經商的,具體情況就不太清楚了。
  整理家中舊物意外發現
  談到這本家訓的來歷,徐先生說,是1959年他奶奶去世的時候,他姐姐從揚州的鄉下帶來的,同時還有不少詩篇和畫捲。徐先生喜好讀書、收藏,所以這些祖傳字畫他一直存放在家裡。最近因為女兒要結婚,在對家中舊物進行整理時,意外發現了這本家訓。
  上海市檔案館檔案接收徵集部副主任賀飛長期從事民間家譜收集整理工作。他看了這個手抄本後說,從字跡、紙張、開本來看,這個本子至少是清朝末民國初的。再結合裡面的內容,比如市民流通貨幣為銀子,錢莊票號貨棧已經在社會上廣泛興起,所以時間上可能比清朝末民國初還要早些。
  賀飛說,因為這本冊子無頭無尾,殘缺不全,不能看到全貌。如果是票號貨棧里流出來的東西,上面可能會加蓋該號的印章。但是這本冊子上面沒有印章,可見是家裡私自流傳的東西。
  記者看到,這本冊子為窄長開本,年深日久,薄薄的宣紙發黃變脆,裝訂線早已化為齏粉,但紙邊上能看見裝訂痕跡。由於紙張太脆,翻閱時不得不小心翼翼。徐先生說,他作為後輩子孫,有幸聆聽距今兩百多年老祖宗諄諄教誨,真是感慨萬分。
  徐家後人:仍能現學現用
  徐先生的女兒從事外貿工作。對於家裡突然出現的“文字版本”家訓,她第一印象是覺得有趣。她說,家訓的內容已認真看過好幾遍,裡面主要教導我們做生意的人如何守本分,幾乎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包括採購、櫃臺售貨等。有的教怎樣做伙計,有的教怎樣做掌柜,強調待人接物要誠信,沒有籠統的說教,都是生活經驗的總結。
  結合自己的工作情況,她認為,家訓中可以借鑒的地方很多。“我現在不正在做貿易嗎?我把祖先的經驗教訓現學現用,雖然時代不同,但是道理是相同的。”同時她還舉一反三,把家訓上的教誨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比如說做小事有做小事的分寸,做大事有做大事的尺度。初到一個單位,要有當伙計的準備,在什麼崗位做什麼事,這都是家訓的精神。“其實,我從小就深得父親的管教。雖然沒有看到這麼完整記錄的家訓,但是,父親的教導也是從先人那裡傳承下來的,這就是所謂的家風吧。”
  徐先生自己也是家訓身體力行的實踐者。鳳城三村一居委書記楊全妹告訴記者,現年65歲的徐先生原是某機械廠的員工,退休之後積极參加社區活動。這些年來,他不僅是社區的優秀志願者,因為文筆好,前任宣傳科長還經常將社區需要的文章交給徐先生寫。楊書記說,這個人很有社會責任感的。
  對於父親希望將家訓公開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的做法,女兒非常支持,一來是尊重父親的決定,父親的決定也是正確的,二來她認為好的東西應大家一起分享,這也是對社會的一點貢獻。
  徐先生的女兒說:“以後父親也許會將家訓交給我保存,我也會繼續保存下去,傳給後代的子孫,儘管家訓古老,但是其中的經驗、道理與現代社會相結合,也有很多可借鑒之處。這本家訓是前人的經驗,也是對後人的警言。”
  [家訓講什麼]
  經商之道依然深刻
  行文平白如話家常
  徐先生的這本家訓行文平白,但表達很精到,也很有文采。
  家訓對學徒提出要求:有耳性、有記性、有血氣、有和顏,此四者絕不可少。
  家訓重在講道理,說徐家子弟以後學做生意,切不可入大店。因為大店本錢大,人多色雜,其中難免有嫖賭之人。少年無知,終日看在眼內,日久成風,豈不誤人終身?縱然學成頂好生意,終歸立於險地。在小店做事,巨細小心。論穿衣,不過布衣。論吃的,不過是粗茶淡飯。銀錢不肯浪費,只務勤儉,一錢如命。縱或奢華,不過尋常日用之需,猶如居家一樣。但事多人少,既吃過這般苦楚,見這行為,就曉得銀錢難尋。而當家之道,可以類推。
  家訓又說,一旦生意學成,“做生意必須挺身穩立,禮貌端嚴,言詞響亮,精神氣爽,眼觀上下察真偽,辨人資愚,自然人不敢輕視也。凡開店之人,切不可在柜上看書、打困伸腰、打呵欠搔癢,鬧嘻嘻哈哈頑皮戲。此等事犯之,則無店規矣。”“東家要識伙計家道盈虛,若欠缺貧窮者,靠此養家活口或支付略過,你切勿有吝,務慷慨待他,他自然用心辦事。”倘若伙計“一筆生意做錯了,推之以理,詳之以情,宛然相商,從容評較,伙計斷無不聽之理。倘若大生意者,不可招自己身份,目中無人。諸事要有賞有罰,秉公為要,按部就班”。
  徐先生的女兒說,這本冊子里有些東西用於投資理財依然管用:“置貨,要觀氣色,彼處行情,客稀貨廣,就停看些買。若貨少客多,就要量自己行銷,酌量置之。若貨長勢,則買貨有跌意,則暫停。寧買迎頭長,不買迎頭跌。”“貨物貴極者,必賤;賤極者,必貴。此乃盈虛消長之理。故貴極,防賤,莫慌賣。賤極可買,不必遲誤,就是眼前無利,不妨將貨停棧,等等市價。還說:貨無百日賤,賤極必反之理也。”“家無千日貨,不是發財人”等等。
  “這本家訓里說的話,沒有大道理,都是日常生活智慧的總結。”徐先生的女兒說,家訓里還談了吃飯、說話、站姿、寫字、打算盤,辨別真假銀子、結票與人、借戥子、稱銀子、替人夾銀子、做賒賬、討債,置貨、出門、登舟、走旱路、宿店、下飯店、抽煙、喝酒等應該怎樣。教導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如同長者的諄諄告誡。  (原標題:故紙堆翻出“傳家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77sutq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